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百科 >
“生物医药”破百亿!郑州已形成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-环球即时

时间:2023-01-17 13:46:39    来源:大河报网
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田育臣

1月17日,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从郑州市相关部门获悉,郑州市获评工信部“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(州)”,获此殊荣的全国只有10个城市。其中,郑州的工业增速居国家中心城市第二位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?郑州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,2022年,郑州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。

NO 1: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,工业稳增长成效突出

一是完善政策体系。印发实施《郑州市“十四五”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》,制定实施《郑州市2022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和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“1+6”实施意见,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。

二是加大政策支持。依托“亲清在线”平台汇聚惠企政策1047条,2022年以来,已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汽车专项等市级奖补资金52亿元,惠及企业1.7万家。帮助企业争取省“满负荷”生产政策,第一季度落实3160万元、第二季度落实5460万元。推动19条工业行业惠企政策实行“免申即享”,进一步提高企业政策获得感。

三是提升产业链韧性。建立重点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,市长担任总群链长,产业链龙头企业担任“盟会长”,分产业链制定年度行动方案,绘制产业链图谱,编制招商、人才、技术、环保等10项任务清单,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,共同克服产业链供应难题。

NO 2:加快实施“换道领跑”战略,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

一是积极构建“1566”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。郑州市突出打造电子信息“一号产业”,着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等5个新兴产业,高位嫁接传统汽车、装备制造、铝工业、食品制造、服装家居、耐材建材等6个优势产业,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、量子信息、类脑智能、未来网络、虚拟现实、区块链等6个未来产业,积极开展郑州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、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等工作,产业能级逐步跃升。

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。近年来,郑州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调存量与优增量并举,主导产业发展加速,现已形成5500亿电子信息、2000亿汽车装备、新材料、现代食品、铝及铝精深加工等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,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突破百亿。2022年1-10月,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82.5%,较2018年提升7.4个百分点。落后产能有序剥离,通过“亩均论英雄”综合评价完成9005家工业企业年度分类评价,倒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。2022年全市高耗能产业占比下降至28.1%,耐材行业退出产能39.58万吨。

NO 3:深入开展助企纾困帮扶,企业梯度培育稳步推进

一是深入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。郑州市以建立以市委书记、市长为双组长的组织机构,市县两级211个工作组6027名助干部包联企业16339家,实现了“四上”企业全覆盖。活动开展以来,累计走访企业31672家(次),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3009个,解决率99.8%。

二是加大优质企业引育力度。截至目前,全市工业企业已达1.6万余家,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6家,超百亿企业达17家;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、质量标杆5家;“中国制造500强”企业3家;省级头雁企业17家,大企业“顶天立地”。

三是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。截至目前,全市中小微企业总量已达20万家,培育各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2568家,其中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111家、省级565家,居全省前列;谋划新建小微企业园共94个、建成园区59个,汇集入园企业7224家,中小微企业“铺天盖地”。郑州市营商环境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首位,逐级提升、特色鲜明、梯度发展的企业培育体系持续搭建,产业生态植被不断厚植。

NO 4:扎实推进产业基础再造,协同创新效应加速释放

一是持续推进产业协同创新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60%,累计建有省产业研究院5家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;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,省级361家;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,省级34家;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,省级67家。认定市级“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”培育库企业1192家,安图生物等获评“十大三高”企业。

二是“三品”战略加快实施。新开普、宇通客车等6家企业管理经验被认定为全国质量标杆;三全食品、好想你等70家企业典型经验被认定为河南省质量标杆。三全、思念、好想你荣列2022年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》榜单。

三是发展服务型制造。强化分类指导,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广供应链管理、总集成总承包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工业设计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,现代食品产业重点推广定制化服务、信息增值服务等新模式。中铁装备、宇通客车、郑煤机等1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,思念食品、福耀玻璃等107家企业成为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。四是深入推进数智赋能。狠抓数字新基建,建成5G基站3.5万个,5G网络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;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820G,居全国第5位;全市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6.2万家。推进数字化转型服务,全市集聚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35家,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60家;15家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,中机六院成为我省唯一入围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。

郑州市工信局上述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郑州市将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,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,积极探索“四新”模式(即组织推进、园区管理、企业服务、项目推进新模式),实施“八大工程”(即创新驱动工程、强基提链工程、数字赋能工程、企业培育工程,项目建设工程、品质提升工程、集聚提质工程、绿色发展工程),着力形成“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、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、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”的先进制造业体系,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。

来源:大河报·豫视频 编辑:李燕红

读图